国家公祭日
科普团课
公祭日活动团课
历史的长卷,有一页满是鲜血与悲怆。南京大屠杀,三十万生灵涂炭,岁月虽流转,此殇绝不能忘。传媒学院举办了以“国家公祭日科普团课”为主题的团团小课堂第十二期。国家公祭,祭我同胞,警吾后人。
国家公祭日团课
12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87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展开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暴行,至少30万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
这段历史,如同历史的警钟在耳畔轰鸣,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历史的伤痕,民族的苦难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的宁静被日军的炮火无情撕裂。30多万无辜的生命,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在刹那间化为泡影。南京,这座古都,瞬间从繁华转为满目疮痍,民众流离失所,街道上尸横遍野,野狗因吃食尸体而眼睛发红,到处是女人的哭声和孩子的啼哭声。
军队进城后,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搜捕和屠杀。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血流成河。幸存者张明描述道:“我从窗户缝隙中看到,日本兵把我的邻居全家拖到街上,然后用机关枪扫射。那些无辜的人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包括几个年幼的孩子。”
历史的伤痕,民族的苦难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通过理解和原谅,而不是仇恨和报复,我们可以促进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和解,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铭记历史,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历史的教训,和平的祈愿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94岁。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只会越来越少,但他们的证言和记忆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他们的故事,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传承记忆、教育后人的宝贵财富。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振聋发聩。我们从历史走来,行进在复兴的大道上,又向未来奔去,有信心有意志捍卫历史正义与人类和平,有决心有能力开辟国家民族的崭新天地。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不只是记住民族的伤痛,更有那不屈的抗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谨记: 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