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品书香
分享伴成长
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传递着知识与思想,更在无形中搭建起一座座心灵的桥梁,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遇、相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媒学院的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共读一本书”活动,这无疑是一次心灵的盛宴,一次智慧的碰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这场由24级传媒学子们分享的关于阅读、交流、成长与共鸣的点点滴滴。
01
24级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和同学、朋友能够静下心来共读一本书,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高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心、用情告诉青年人该如何选择青春道路,该怎样度过大好韶光。“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这是总书记用理想、用信念指引青年人该在人生的何处用力,该对哪些人付诸真情。而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总书记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总是那么声情并茂、高瞻远瞩,总是那样浅显易懂、入木三分。直至我踏上壮美的西部沃土,接触淳朴的父老乡亲,陪伴可爱的花季少年并如饥似渴地拜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恍然大悟,原来总书记那些振聋发聩的箴言是用自己的青春经历为我们现身说法。总书记的话让我深为感佩,在肃然起敬之余,更笃定了我智力扶贫、砥砺青春的初心。
读书心得不仅仅是复述书籍内容,更是一种主动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表达。它可以帮助读者深化对书籍的理解,提升个人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读书心得也是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交流思想和感受的一种方式。通过撰写读书心得,读者能够更好地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
共读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分享,更是情感的共鸣。每当我们聚在一起讨论时,总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契合。书籍成为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和情感的寄托。这种深刻的交流,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了碰撞与启发。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继续与身边的人共读更多书籍,不断拓展视野,丰富心灵。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相遇,共同成长。
新的目标和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我们不会停止将探索的脚步。我们一定会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将一如既往的开展好联谊活动,使联谊校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
02
24级应用日语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那么,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以朴实的文笔,把当年那些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它让我走近了习总书记,走近了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
苏轼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年轻时候的阅读、苦学所能学到的知识和信息,或许如今已经变化,但年轻时候养成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养成的思维能力,却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持续影响着人生的各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曾多次就读书学习发表讲话,他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还有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些都是他从自己的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新时代的青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锤炼品格,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贡献国家。
高山仰止的顶峰固然会让人敬仰,但是,那一段段崎岖道路上的自强攀登同样让人心生敬意、深受教益。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成长历程,将激励我们青年人砥砺奋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03
24融媒体技术与运营1班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心系百姓的领袖形象。
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近平总书记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任务,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他与乡亲们一起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岁月里,从未忘记读书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坚持阅读各种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人民情怀。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这种人民情怀,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习和践行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和人民情怀,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04
24级融媒体技术与运营2班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前两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青年形象。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梁家河当知青。面临艰苦的生活条件,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面对。从繁华的城市来到偏远的农村,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并没有让他沮丧,反而激发了他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岁月里,始终心系百姓。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一心为群众办实事。他带领当地群众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知青岁月里就已经深深扎根。
从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勤奋好学。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他从未放弃读书学习。他四处借书,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为他日后的领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担当精神也让我深受触动。在梁家河的日子里,他敢于担当,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还是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他都始终冲在前面,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艰苦环境的磨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奋斗史、成长史。我们生活在新时代,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艰苦岁月,但我们依然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勤奋好学、心系百姓的精神品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历程,也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我们要认真学习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05
24级摄影摄像技术
在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前十页后,我深感震撼与启发。这本书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的艰辛经历和不屈精神。
书中描述了习近平在插队期间的艰苦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他如何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坚定信念,为民服务的历程。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经历过磨砺和锻炼,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作为的领导者。
通过阅读前十页的内容,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首先,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其次,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后,要注重实践和锤炼,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理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直受到这本书的启迪和鼓舞,不断努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06
24级网络直播与运营1班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岁⽉》,我深受触动。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动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年时期在梁家河的艰苦岁⽉。
从中我了解到,这本书由中央党校记者采访那些当年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们,最后将这些采访实录结集出版。全书分为“知⻘说”“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把习近平总书记⻘年时期踏踏实实⼲事业的感⼈事迹⽣动地展现给我们。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作,如今⾯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年,中国航天科⼯集团公司⼤⼒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平台,通过信息化⼿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艰苦⽣活和成⻓,从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在梁家河的七年⾥,习近平脚踏在这⽚⻩⼟地上,⼀⼼为⺠办事。他带领当地群众打井、修淤地坝、修梯⽥、建沼⽓池,改善⽣产⽣活条件。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锤炼⾃我、成⻓进步。他深⼊了解了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和农⺠,铸就了他为⼈⺠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对⺠族的深厚情怀。
所以作为新时代⻘年可认真学习科学⽂化知识,不断提升⾃⼰的学业⽔平。树⽴正确的价值观和⼈⽣观。明辨是⾮,坚守道德底线,培养诚信、友善、责任等良好品质。学会与⼈沟通和合作。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贡献⾃⼰的⼀份⼒。
07
24级网络直播与运营2班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部充满奋斗精神的成长史。他在困境中磨砺意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情怀,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更是一部心系百姓的历史。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深入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疾苦,努力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这种为民情怀,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我们要像总书记一样热爱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08
24级现代文秘
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过七年的知青岁月。在梁家河的日子里,他脚踏在这片黄土地上,与乡亲们摸爬滚打,劳动生活。从北京来到梁家河,艰苦的环境没有让他退缩,反而铸就了他坚毅的品质和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他带领当地百姓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改变着梁家河的面貌。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深受触动。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的使命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让我深感敬佩。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担当,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而努力奋斗。同时,总书记的经历也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惧、不退缩,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勇于吃苦,敢于担当,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此,我倡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学习中,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时代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09
2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1班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深情且富有启示意义的书籍,它详细记录了青年习近平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七年时光。
这本书通过访谈和口述历史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习近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的青春岁月,展现了他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
而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那段艰苦而充实的历史,还可以感受到习近平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勇于担当,奋发向上。这本书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所在。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广大读者来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都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的宝贵资料。
10
2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2班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加敬佩习近平总书记,他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16岁便能抵挡艰难困苦,磨炼坚强意志,那时他从首都北京来到穷乡僻壤的陕北,可想而知巨大的生活文化差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他却扛了下来,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到底。读书使人强大,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总书记知青的那七年虽然人在基层,但他仍然志存高远,胸怀远大理想。在陕北农村,他感恩于朴实的乡亲们对他的接纳和照顾,也震惊当地贫穷的现状。在当村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群众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帮群众解决很多实际困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了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就胸怀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使我最敬佩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创新。在他知青生活结束后,有一段时间被调到赵家河搞社教工作,当他再一次重返乡村生活,他仍然干劲满满以身作则,带领群众修梯田,打土坝,植树造林,兴办夜校。他还针对当地妇女负担重、劳累多的实际情况,积极创办缝纫社,他组织专门人员做衣服,既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又解决了村里人日常的需求。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自身工作也有一定启发。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从小丰衣足食,没有受过什么挫折,遇到一些小问题就焦躁不安,轻者联系家长,重者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而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生活造就了他坚定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和不凡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大学生上课之余,也应该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特别是去农村,让他们去亲身体验我国的贫困山区的生活,只有自己淋过雨,才知道如何替他人打伞。
11
2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3班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在梁家河的黄土地上,一心为民办事。他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当地百姓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展现出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从繁华的首都来到艰苦的农村,总书记不畏艰难困苦,融入群众,与百姓同甘共苦。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不抱怨、不退缩,勇敢前行。
同时,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中不忘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提醒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这部作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心系人民、勇于担当、不懈奋斗,才能在新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12
24级党务工作
当我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段艰苦却又充满奋斗激情的岁月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与思索。
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脚踏在这片黄土地上,一心只为百姓谋幸福。他从繁华的北京来到艰苦的陕北农村,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日子里,带领当地百姓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的疾苦,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这种一心为民的情怀,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他热爱读书,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激励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奋斗历程也让我明白,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空想和口号上,而要像总书记一样,勇于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书写精彩人生。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前行的动力。让我们以总书记为标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在这段旅程中,每一章节的翻阅,每一次深入的讨论,都如同与智者的对话,不仅深刻体会到了书籍的魅力,更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纯粹而美好的情感连接。相信这些心灵感悟,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传媒学子们内心的角落。每一次的共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不断成长、不断超越。
排版|刘傲萱
一审|张恩惠
二审|施明明
三审|王 峰
监制 | 王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