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管理

我们的节日·中秋

我们的节日·中秋

当夜幕轻垂

一轮明月悄然升起

中秋佳节便如期而至

这是一场月光与人间的浪漫邂逅

是举国上下共庆佳节、共话团圆的良辰美景

是古人与现代文明的延续更是每个家庭的温暖相融

于中秋,于花前月下

我们共赴一场诗意的人间团圆

倾听那流传千年的中秋故事

感受那跨越时空的团圆情深

2024年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9月15 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4日(星期六)上班上课。

中秋传统习俗



赏桂花、饮桂花酒

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桂花酒自然也倍受人们喜欢。

桂花酒的历史好比中秋节一样悠久,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之说。到了清代,中秋节饮桂花酒变成既定习俗。据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赏月、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猜灯谜逐渐成为节日的一种特定习俗。


中秋民间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伐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月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假期安全 温馨提示

预防秋季流行病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感冒发烧、腹泻、肠胃炎等疾病的高发季,幼儿年龄小、体质弱,尽量避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地方游玩,以免增加患病的几率。

食品卫生安全

1.注意个人卫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高免疫力。

2.外出就餐选择正规,有营业执照的餐厅,不买街头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啪。

3.饭前便后洗手,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随意采食野菜、野果、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

4.月饼中油脂、糖分含量较高,请适量食用。

出游安全

1.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行程,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外出游玩。2.选择正规宾馆、酒店入住,了解客房安全须知,熟悉酒店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以及各类防护设施。

3.文明旅游,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公共秩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爱护生态环境,爱惜公共设施,拒绝不文明行为。

4.旅行途中保管好个人物品,控制好游玩时间,尽量在天黑前结束活动。

5.不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没有安全保障的自然保护区、野外水域、无名山、无人岛、野海滩等危险区域玩耍。

中秋 不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每一段故事 每一首诗篇

都是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让我们在月光下

重拾那些被遗忘的习俗

让传统文化的种子

在新生代心中生根发芽

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愿世间所有的团圆

都不必跋山涉水相见

祝您中秋佳节快乐

百事从欢 万事顺遂 所求皆圆

END

排版|刘傲萱

一审|张恩惠

二审|施明明

三审|王

监制 | 王